为PII级别的老旧电脑寻找一个轻量级的中文 Linux 发行版

原来我有一台486DX100、24M内存、1M显存、4.3G+1.3G(1.6G的屏蔽了约300M坏道)硬盘的电脑,当时使用的是RedHat Linux 9.0的控制台模式,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可用的中文版图形界面的Linux发行版。但是,它已经可以为我提供了日常所用的大部分功能:如用zhcon+screen+w3m的中文控制台环境,我可以上网、写博客、听mp3、用gtmess与MSN的朋友聊天等等。所以,Linux让我的 486 老旧电脑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当然,如果你不要求中文环境,在Linux下仍然有可以用的图形界面的轻量级发行版可以使用,如:DSL, DeLi 0.7系列等等。(参见我的为486寻找Linux操作系统的系列日记:http://www.learndiary.com/tag/486 )另外,这台电脑我现在仍然在使用。不过,我现在使用的是Slackware 10.2的中文控制台环境。因为我的硬盘只有1.3G(相对于RedHat,Slackware的定制性要强一些,可以减少一些不需要的程序,启动也要快一些)。

现在,我又有了一台老旧电脑,是赛扬400的CPU,96M内存,共享2M显存(本来是可以共享8M显存的,我在BIOS里设置为2M)。那么,我在选择轻量级的中文Linux上又有什么经历呢。下面是我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供有类似电脑的Linux爱好者参考。

这台电脑已经可以勉强运行最新的轻量级发行版:Arch Linux(archlinux-2008.06)了,甚至可以使用一个功能较全,界面漂亮的Xfce4图形界面了,我在上面运行了最新了的Firefox 3 浏览器,并不是太慢。Arch Linux 是一个“无缝连接”的Linux发行版,只要你安装了它,以后你就只需要一个命令:pacman -Syu 就可以升级整个系统(包括内核)了。它是针对i686优化的,所以不能运行在之前的CPU上。pacman 升级的速度比较快,相对于其它发行版,你可以很快的使用到官方的最新版本(包括内核)。我在用最新的光盘(archlinux-2008.06-core-i686.iso)安装它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碰到什么问题。只是,在用 pacman -Syu 升级整个系统的时候,报告“已经存在某个文件,不能升级”之类的提示,我把报告的那个文件删除就OK了。但是,毕竟,要用这样7、8年前的电脑来运行最新的发行版确实有点勉强,所以,我把 Arch Linux 请出了这台老电脑了。我非常赞赏Arch Linux的包管理方式和它的由社区用户贡献的“Arch User Repository”(Arch 用户仓库)。不过,在初步使用Arch Linux后,我有点小小的怀疑:这么快的软件更新速度,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会如何呢?比如,会不会有人拿它来做服务器系统呢?

我还在这台电脑上试用了一下 Puppy Linux( Puppy 217 NOP中文版),我是用live系统启动后选择完全安装到硬盘上。方法是:在菜单里找到并使用通用安装程序(Puppy universal installer),一路进行到选择具体安装方式那块,选择第二项(NORMAL,而不是COEXIST(参见:http://e-pup.5d6d.com/thread-707-1-1.html)。速度比最新的 Arch Linux 要快,但是可能我的内存太小了(96M),图形界面用起来还是有点卡(如上面的Opera浏览),另外,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我用它上面的软件包管理器从网络上下载需要的软件包,一点鼠标那个软件包管理器就退出去了。Puppy Linux 设计成单用户的root使用模式,虽然我读过 Puppy 官方的说明,即这种方式并不妨碍安全等(参见:http://www.puppylinux.com/faq.htm 中的“Q: Security concerns”),但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呵呵,选择 Linux 也是“跟着感觉走”啊。况且,我的这台老机器还是多用户使用机呢。也没有探索过Puppy在多用户环境下怎么设置。我的看法还是没有改变,puppy Linux 仍是我的系统维护Live操作系统的首选。

在一篇国外的比较轻量级Linux发行版的文章中:Review: Lightweight Linux distributions,作者把一款名为“TinyMe”的发行版排为第一位,听说这在 Linux 社区引起了一些争议。TinyMe 是一款明确提出为老旧电脑开发的发行版。我也在这台老机器上试用了一下 TinyMe 2008.0 版本。也是在硬盘上启动live系统后选择安装到硬盘上。这里要注意,开始安装到硬盘上总不成功,后来在登录时选择一个好像名为“safe-failed”的选项(大概是安全模式吧),然后执行安装到硬盘的命令(忘了 🙁 )就安装到硬盘上了。可能是我的机器内存太少了吧。这是一款基于PCLinuxOS的轻量级发行版,针对i586优化。使用方便的apt包管理,安装软件比较方便。只有200M 的ISO文件。它的界面华丽,安装了中文的locale后,中文支持也比较好。不过我发现用手工把它设置为zh_CN.UTF-8后,界面右下角的时间显示才能显示出中文来。不过,我感觉它在这台机器上的运行速度比起Arch Linux 还要慢一点点。可能是它的界面比较华丽和自动加载的东西要多一点的原因吧。个人以为,这种针对老机器的轻量级发行版,最主要的方向应该是速度,而不是外表。

下面这一款发行版是明确提出针对老旧电脑开发的发行版 DeLi Linux 0.8,我感觉到它在国际化轻量级发行版的努力上已经做到了现实中的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采用了为嵌入式设备使用的uclibc构建整个系统,而且,基本上没有默认启动的服务,完全由你自己加入需要启动的服务。所以它的使用上可能需要一些linux基础知识。还有,由于它采用了uclibc,所以一些闭源的东西没有办法使用。如:Opera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的flash播放插件等。从我的测试中来看,它的系统资源占用是我这里比较的这几款发行版里最少的。不过,由于它还只是一个Beta版,还有一些bug,所以需要有一定的Linux基础来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

最后,是我暂定为在这台老机器上采用的Linux发行版,Slackware 10.2。虽然,它有点过时(2005年9月),而且,它的目标也并不是为老旧电脑特地开发的。但是,它的可用性和系统资源占用上达到了一个我认为比较恰当的平衡。这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Linux基础才能较容易的使用。

我上面试的都是一些支持中文的 Linux 发行版,如果不考虑中文支持问题,那个基于GTK1的DSL(Damn Small Linux)也算是可用性和资源占用平衡的优秀作品。发行版排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往往会引起争论。所以,我想说,对于 Linux 发行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还有,有时候,选择发行版就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对于有Linux基础的朋友,对PII级别的这类老旧电脑,可以试试Arch Linux、Slackware Linux、DeLi Linux;而对于刚接触Linux的朋友,可能Puppy Linux 和 TinyMe Linux要容易一些;对于有雄心或能力或兴趣的朋友来说,支持一下 DeLi Linux 也可以锻炼你的能力和考验你的意志。虽说,DeLi Linux 的uclibc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限制,但是,谁能保证经过大家的努力,作为为嵌入式设备使用的uclibc永远不能被闭源软件支持呢?

好了,关于PII 级别的Linux发行版选择的文字就此打住。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好玩易上手的轻量级 linux - Puppy Linux

简单试用了一下 Puppy Linux,我的 U 盘 linux 基本上就选上了它。在这里记录和分享一些心得。
Puppy Linux 以一只小狗为标志,启动时会“汪汪”的叫几声。

它是一款轻量级的、很有特色和自成体系的 linux live cd发行版(好像也可以以一般的形式安装在硬盘里),对硬件的要求也不高,但是比 Damn Small Linux 和 DeLi Linux 的要求高,好像最低要求是 586+128M 内存。而且它的中文支持比较好,现在有成熟的中文版可供大家使用了。我使用的中文版下载自:E-PUP Linux 中文项目 Puppy 217 NOP 中文版,上面也有一个精简版和包括一些额外软件的办公版。不过,我觉得试用的话就用这个 Puppy 217 NOP 中文版,精简版有些重要的功能没有:如可写挂载 Windows NTFS 分区,ADSL 客户端,五笔字型等等。

这里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使用 Puppy Linux 的心得。

一、安装
包括U盘上的安装和硬盘里的非正式安装运行方式。
U 盘安装,很简单,把 U 盘格式化成FAT32格式(其它格式没试过), 然后用 syslinux 制作成可引导的 U 盘,并把那个下载下来的 iso 文件解开放在 U 盘的根目录,把 isolinux.cfg 重命名为 syslinux.cfg,并把其中的 “pmedia=cd” 去掉就行了;

硬盘非正式安装,把上述解开的 iso 文件下的东西同样复制到一个 FAT32 分区(估计ext2等也行,没试过)的根目录下,再在我已经有的 grub 菜单中加入 Puppy Linux 的启动项就行了。我在 grub 的menu.lst加的内容如下:

title Puppy Linux
root (hd0,8)
kernel /vmlinuz root=/dev/ram0
initrd /initrd.gz
boot

二、设置:
第一次进入系统之前需要你指定 X Windows 系统,先试Xorg,这样可以得到高的屏幕刷新率;不行的话试Xvesa,通用性好。我在3台台式机上试了,有一台可以用Xorg。
进入系统后,点击开始菜单Start -> Puppy Setup -> 网络设置 就可以设置好网卡和局域网。
点击开始菜单Start ->network -> Roaring Penguin PPPoE ADSL 就可以设置好 ADSL 客户端。

三、安装软件:
在开始菜单Start -> Puppy Setup -> Puppy 软件包管理器 就可以安装 Puppy 上的软件了,主要是那种 .pet 后缀的软件包。
还有一种不知道是不是叫软件包的扩展系统的方式,是下载一种后缀名为 .sfs 的文件,把它放在根目录下(和pup_217.sfs 同目录),系统启动后会自动发现它,你就可以加载和使用它了。如 E-PUP Linux 中文项目 上提到的适合办公用途的中文Office E-PUP Linux正式推出中的openoffice_217.sfs

四、保存设置
系统首次退出或重启时,会让你选择个人储存文件的大小,以后你就可以在安装了软件之后,或调整了设置后,当你退出系统时,系统就会自动保存你的设置。你可以在开始菜单Start -> File System -> 调整个人储存文件大小来增加这个文件的大小。这个文件保存在相同分区的根目录下,名称是 pup_save.2fs 。但是上面提到的精简版在桌面上还有一个保存设置的图标,是不是意味着精简版不能自动保存设置呢?我没有实验。

五、加载分区

你可以点击桌面“驱动器”的那个图标来加载你的系统里的驱动器,包括可写的 Windows NTFS 分区。

总之,Puppy Linux 是一个很有特色、易于上手、值得一试的很不错的 Linux 发行版。

关于Puppy、Deli、Knoppix类、CDlinux等mini型Linux(支持中文为主)的网摘(links for 20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