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 Linux 0.8 设置

这是DeLi Linux 系列日记的第3篇,上一篇是:DeLi Linux 0.8 安装;下一篇将是:在 DeLi Linux 0.8 中安装软件

官方的DeLi Linux 0.8的设置页面请参见:First steps after installation。在这篇日记里,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对官方的系统设置作一个适当的补充,介绍怎么样设置DeLi Linux 0.8,包括 X Windows、网络、声卡、鼠标、优盘等等的设置。这里基本上不包括具体某种语言环境的设置。具体中文控制台和 X Windows 桌面使用环境的设置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将在另外的日记中详细介绍。

重新启动你刚用“ deliinstall ”安装好的系统,以 root 用户登录控制台环境。在命令提示符下面输入“ delisetup ”即开始 DeLi Linux 0.8 的设置。第1项是键盘的设置,简体中文用户选择“us”;第2项是语言,简体中文用户选择“zh_CN.UTF-8”;第3项是设置Lilo启动菜单,上一篇日记“DeLi Linux 0.8 安装”已经详细介绍过;第4项是设置“ppp”连接,即原来老式的电话拨号上网,现在中国境内应该基本上没有人用了,我也没有在 Linux 系统上设置过,如果你有需要就根据程序提示进行设置。

第5项是局域网设置,不管你是局域网用户还是 ADSL 宽带直接接入因特网等等,你都需要进行这一步的设置。hostname 输入主机的名字,如“ deli ”; domain 输入机器所在域的名字,我这里没有,就直接任意一个不以点号“.”开头的名称,如“ localdomain ”;接下来是为机器设置 IP,请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在3种设置方式中进行选择,下面分别对3种设置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1)、静态IP设置:如果你被网络管理员指定一个固定的IP、网关、DNS,那么你就使用这种设置。这通常是在一个局域网内。根据提示输入相应的数据,如这样:
ip: 192.168.0.106,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0.1, dns: 61.236.159.99
然后就是加载网卡驱动,第一项是自动检测;第二项是手动在配置文件 /etc/rc.modules 中修改。你可以先自动检测,如果检测出来的驱动不对,你再手工修改。我这里本来是 ne 兼容的ISA网卡,自动检测认为是com20020网卡,结果自动检测的驱动不能使用。只得在 /etc/rc.modules 中手工加载, 我这里是 “/sbin/modprobe ne io=0x240”。其中的“io=0x240”数据是我原来在windows97下使用这块网卡时查的(也应该可以根据具体的网卡型号通过其它途径(如:网上)查找相应参数)。如果是即插即用的网卡,也可以不用添加“io=xxx”。如“/sbin/modprobe 8139too”;

2)、DHCP 设置:如果你的IP是由局域网的DHCP服务器自动分配的,或者是 “cable modem”,或者是DSL服务(但是,我使用的ADSL连接到因特网,当设置为DHCP时不能上网,在/etc/rc.modules中加载相应网卡驱动后,要设置成后面的 loopback,然后用pppoe-setup设置ADSL连接才行,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就选择 DHCP 设置。这一选项也有同前面一样的网卡驱动的设置;

3)、loopback 设置:如果你使用serial modem,或者使用笔记本网卡(与pcmcia相关),或者没有网卡,就选择此项。这一项不会进行网卡驱动的设置;

如果你是在局域网中,那么经过上面的设置你已经可以上网了。 ping 一个域名(如: ping google.com )检测是否连接上因特网。

如果你是 ADSL 用户,那么你还需要在完成了“delisetup”中局域网的设置后进行pppoe的设置才能上网。首先确认你安装了 ppp 和 rp-pppoe 软件包。执行“pacman -Q 软件包名称”以确认你安装了相应的软件包。然后,执行“pppoe-setup”进行 ADSL 连接的设置。程序会问你ADSL的用户名、密码、网卡、DNS、防火墙等等设置,根据你的情况回答就是了。网卡一般情况下接受默认值为“eth0”,DNS一项填“server”就是了,防火墙选 “1”。设置完成确定后,用root 帐号执行 pppoe-start 即开始 ADSL 连接, pppoe-stop 断开连接。 你可以把 pppoe-start 写进启动脚本里让系统启动后自动连接。如写在 /etc/rc.local 文件里: pppoe-start & 。

因为 ISO 文件里的“delisetup”程序有点问题,设置后面的9、A、B几项会导致程序直接退出(见Wiki的bug报告页: #23:deli:delisetup options lead to wrong place),所以这几项我不在“delisetup”里面设置,第9项安装另外的软件包可以通过我在上一篇日记“DeLi Linux 0.8 安装”介绍的pacman 程序安装;而第A项我还不知道怎么设置,就不写上了(也许是ISO文件中根本就没有这个软件);第B项设置系统启动时需要启动的服务我通过直接修改“/etc/rc.conf”文件来进行设置。这里介绍一下第B项的设置,“ls /etc/rc.d/”查看有效的服务,然后打开文件“/etc/rc.conf”,把你需要启动的服务名称填在 SERVICES="" 这行的""之中,不同的服务名称用空格隔开,如: SERVICES="net sshd",注意,不要gpm写进服务里,我的经验是这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如果你需要在开机启动gpm服务,可以这样,在“/etc/local”中另起一行添加:“ /etc/rc.d/gpm start & ”。

另外,因为在文字界面的控制台环境设置Xorg X Server 时可能会出现问题(见Wiki的bug报告页面:#27:delitools:some delisetup errors),导致写入“ /etc/X11/xorg.conf ”配置文件时出现问题,所以,我的做法是先设置第7项“ Tiny X Server ”,使系统可以进入 X Windows 桌面在 xterm 里面执行“delisetup”设置“XOrg X Server”。实际上“Tiny X Server”和“XOrg X Server”都是设置 X Windows,但是前者几乎每台电脑都可以使用,但是它的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这在CRT显示器有点刺眼;后者可以有高的刷新率。

现在选择第7项设置“Tiny X Server”,下一步移到“Xvesa X-server”,再下一步选择“video mode”,如:“800x600x15”,设置好后会返回设置主菜单。然后选择第8项“Setup Window Manager”,现在只有一个选择“icewm”,确定就行了。然后,移动到设置主菜单的最后一项“Quit”退出主菜单。为了在“Tiny X Server”下面使用鼠标,需要把它默认的鼠标设备“/dev/mouse”链接到真实的鼠标设备,我这里是执行命令“ln -s /dev/ttyS0 /dev/mouse”,如果你以后就是使用这个“Tiny X Server”,你可以把这句命令写入配置文件“/etc/rc.local”中,让系统启动后自动执行。设置好鼠标后,在命令提示符下面执行“startx”进入X Windows,用鼠标点击执行窗口左下方的那个终端图标,进入 xterm,因为系统的bug,你需要在设置“XOrg X Server”之前手工建立“/etc/X11”目录,即执行“ mkdir /etc/X11 ”,否则,这会导致写入“/etc/X11/xorg.conf”配置文件不成功。然后,在xterm的命令提示符下面执行“delisetup”,开始“XOrg X Server”的设置(如果你不想使用“Tiny X Server”的话)。“XOrg X Server”的设置是个Linux系统的基础问题,根据提示信息和你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就行了。其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显卡“Driver”的选择,DeLi Linux 0.8 现在有效的显卡驱动在目录“ /usr/lib/xorg/modules/drivers ”下面,如果没有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那么选择“vesa”驱动是个绝大多数情况下可用的选择。只不过屏幕刷新率只有60HZ。如果这都不行,就用前面的“Tiny X Server”吧(如果这样的话,你需要重新设置一下“Tiny X Server”)。如果设置成功,那么同时按下“CTRL”和“Backspace”键,回到控制台,执行 startx 就可以使用你的 X Windows了。另外,如果你在 X Windows下使用滚轮鼠标,在xorg.conf的鼠标一节有两项这样设置(仅供参考):

Option "Protocol" "ImPS/2"
Option "ZAxisMapping" "4 5"

针对非root的用户,登录后同样执行“delisetup”,设置一下第8项“Setup Window Manager”就行了。如果不行,在你进入X Windows 失败后,编辑你的家目录下面的 .xinitrc 文件,在后面另起一行手工添加一句“ exec icewm-session”就行了。

如果你有声卡,在 root 用户下面编辑“/etc/rc.modules”文件,另起一行添加你的加载声卡命令,如:“/sbin/modprobe cmpci”(把cmpci换成你的声卡驱动),如果你使用老式的ISA声卡,那么,你可能还需要添加“io”等参数,如我使用过的 ISA sb 兼容声卡“/sbin/modprobe sb io=0x220”,这个“io”参数我是在原来在Windows97使用时查看的。你也可以找到这种声卡的相关资料进行设置。DeLi Linux 0.8使用的 OSS 声卡驱动。这样,设置好声卡后,你就可以用mpg123或xmms2播放音乐了。

我为了使用优盘和USB鼠标,在“/etc/rc.modules”文件后面添加下面一行,就可以了(仅供参考):

/sbin/modprobe usb-ohci

但是,上面加载优盘和USB鼠标的驱动是在P6SEP-Me (SIS芯片)+ 赛扬400处理器的机器用的。我发现在另一台i810 + 赛扬1G的机器上,只要加载一个“/sbin/modprobe usb-uhci”就可以使用优盘和USB鼠标了,而在前面 P6SEP-ME主板的机器上加载“usb-uhci”或“uhci”则不行(在i810的机器上加载uhci也可以,不过据说这样做有可能引起死机)。不同的芯片组和USB规范需要加载不同的驱动。参见:Linux下USB设备的原理、配置、常见问题

这样,基本的系统设置就算完成了。你已经可以正常使用 DeLi Linux 0.8 了,但是如果你要较为舒服的使用中文的控制台环境和 X Windows 环境,那么你还需要一些另外的设置。我将在后面的日记中介绍。

DeLi Linux 0.8 安装

这是DeLi Linux 系列日记的第2篇,上一篇是:什么是 DeLi Linux?;下一篇将是:DeLi Linux 0.8 设置。

在这篇日记里,主要介绍怎么样安装 DeLi Linux 0.8,包括光盘安装和硬盘安装。

首先,你需要下载DeLi Linux 0.8,这里建议下载DeLi 0.8 完全版 ISO - 包括图形用户界面 (252 MB),文件名是:deli-0.8.0-full.iso。下载页面:http://www.delilinux.org/wiki/doku.php?id=chinese:download 。我建议首选的方式是用BT下载,即那个Torrent ,在各个操作系统下面都有相应的BT下载软件。这里就不重复了。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首选的安装方式是把下载下来的ISO文件刻到光盘上,然后用光盘安装的方式。光盘安装的方式请参考DeLi Linux 的 wiki 页面:chinese:installation:cdrom [DeLi Linux Wiki]

对于有一定Linux基础的朋友来说,你可以试一下硬盘安装的方法。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硬盘安装。

对于硬盘安装,我只介绍一个我用过的方法。前提条件是你的硬盘中已经有了一个可引导的Linux系统。并且预留了一个Linux分区用于安装DeLi Linux系统。

首先,把下载下来的ISO文件解压缩到一个Linux分区里,我是解压到一个ext2分区里面的。我试过把ISO文件解压到一个 Windows 的FAT32 分区,但是,可能是DeLi Linux 0.8安装程序里挂载 FAT32 分区有bug(见bug报告页:#32:delitools:deliinstall mount fat32 partition error),所以从解压到FAT32的安装文件安装时没有成功。在这里假设你的ISO文件在 /mnt/download 目录下面,准备解压到 /mnt/deliiso (在分区:/dev/hdc3)目录下面,而准备安装到 /dev/hdc1分区中。解压ISO文件的具体步骤如下:
1)、用root账号建立一个ISO文件的挂载点: mkdir /mnt/isofile ;
2)、挂载ISO文件: mount -o loop /mnt/download/deli-0.8.0-full.iso /mnt/isofile ;
3)、拷贝ISO里面面的文件到目的文件夹: cp /mnt/isofile/* /mnt/deliiso/ -r
这样,就把ISO里面的文件拷贝到安装文件目录了,里面应该有这么一些文件夹或文件:Changelog、 INSTALL、 isolinux、 pkg 。

然后,编辑你原来可以启动的 Linux 系统的启动菜单,这里以Grub启动菜单为例,说明一下怎么样进行硬盘安装。根据/mnt/deliiso/isolinux/isolinux.cfg 文件里面的内容编辑 Grub 启动菜单安装选项里面的内容如下(文件:/boot/grub/menu.lst):

title DiLi Linux 0.8 Installation
root (hd1,2)
kernel /isolinux/bzImage root=/dev/ram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6464 rw
initrd /isolinux/initrd.gz

(注意:上面以“kernel”开始到“rw”结束是一行)

如果你用LILO引导系统,下面是 LILO 引导菜单的相关内容(假设安装文件在/mnt/hdc3下面,文件: /etc/lilo.conf )

image = /mnt/hdc3/isolinux/bzImage
initrd = /mnt/hdc3/isolinux/initrd.gz
append = "root=/dev/ram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6464 rw"
vga = normal
label = installdeli

(同样,append 到 rw" 是一行)

重新启动机器后,在 Grub 启动菜单里选择“DiLi Linux 0.8 Installation”进入安装程序(在Lilo启动菜单里选择 “installdeli”),在提示符下面执行“deliinstall”后即开始进行安装,步骤同上面wiki页面介绍的光盘安装基本一样。你根据安装程序提示依次设置你的键盘、根分区、格式化根分区、选择安装文件所在位置、选择内核类型(是否是SCSI启动分区)、选择swap分区、格式化和激活swap分区、选择语言、设置root密码、设置普通用户账号、安装Lilo引导程序、安装软件并完成安装。这里与光盘安装略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当你选择安装文件所在的分区时,因为它的安装提示没有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更新,可能会误导你。在这一步,当问你是否搜索光盘,选择NO,然后问你包含安装文件的设备,这时你要输入linux下的设备分区名称,在我们这里就是:/dev/hdc3 。

另外,不管你是从光盘还是从硬盘安装,都需注意以下几点:
1)、用上、下、左、右光标键在选项之间移动,用空格键或回车键选定选项,如有OK字样,移到OK上按回车键即确定选项。在安装过程中,系统基本上不会给你确认的步骤,所以,在选择OK按回车键之前请仔细检查;
2)、小内存机器安装之前要先激活swap分区,按DeLi Linux WiKi 上的官方说法是小于48M时在执行deliinstall前就要激活它(参见:http://www.delilinux.org/wiki/doku.php?id=chinese:installation:cdrom 的开头部分 )。原因是安装程序的pacman程序在小内存机器上执行时可能出现问题。具体方法是在启动安装系统后,在执行deliinstall前执行激活交换分区命令,假设交换分区是 /dev/hdc2,那么就是: swapon /dev/hdc2 ;如果没有设置交换分区,则格式化交换分区,简单的说就是分区的时候分一个Id为82的交换分区,再用 mkswap /dev/hdc2 格式化交换分区(把/dev/hdc2换成你的交换分区名称)。Haary 已经写了一个轻量级的pacman 替代来解决这个问题,参见:http://www.delilinux.org/wiki/doku.php?id=devel:0.8
3)、在安装Lilo 引导程序时,如果你打算用其它系统来引导DeLi Linux就选择忽略(skip)就是了;第一项的简单自动安装将把引导程序安装到第一个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中(即MBR),所以这将覆盖你的第一个硬盘的MBR中原来有的引导记录;当选择第二项专家模式安装时,要注意默认安装的 image 都是 /boot/bzImage,如果要由新安装的DeLi Linux 引导其它系统,你需要安装LILO引导后手工修改 /etc/lilo.conf文件。当你修改了lilo.conf后,要执行lilo命令更新引导扇区。lilo.conf 文件的编辑请参考 man lilo.conf ;

4)、在进行到最后一步安装软件时,普通用户建议选择“YES”,即安装全部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你这样选择,并不是光盘上的所有软件都安装了,如,自己编译程序需要的开发包就没有安装。这需要你设置好系统后再用 pacman -S devel 命令安装全部开发包。如果你没有选择安装全部软件,可以把 /etc/pacman.conf 的相应内容设置好,如我这里设置从前面硬盘里的安装文件安装,设置的[cdrom]节如下:

[cdrom]
Server = file:///mnt/hdc3/pkg

以后再用“pacman -Sy”执行系统软件安装数据库与安装源的同步,用 “ pacman -S 软件名或软件组名 ” 来安装相应的软件。如: “ pacman -S zhcon ” 安装 Zhcon 软件; “ pacman -S core lib xlibs net ap xserver desktop mm devel ” 即安装9个软件组的全部软件(其中的core在前面安装DeLi Linux时已经都安装了)。因为,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 DeLi Linux 官方网站发现完整的软件组(groups)信息,也许漏掉了个别软件组也不一定。还有,个别没有归入任何软件组的软件仍然要手工安装,如:skipstone 网页浏览器, leafpad 文本编辑器等。

另外,假设你的机器既没有其它已经安装了的操作系统,也没有光驱,那么,你可以把硬盘拆下来,在其它系统上完成安装,并把lilo引导程序的安装位置定位到DeLi Linux的硬盘上(如我这里就选/dev/hdc,而不是它默认的/dev/hda)。这不会破坏你的原有操作系统的。然后,再把这块硬盘装回原电脑,IDE接口和主从盘的设置与在另一台电脑安装时的相同(如:原来是IDE2接口的主盘/dev/hdc,现在也是IDE2接口的主盘/dev/hdc),并设置成从这块硬盘启动系统。这也有一个好处,把硬盘拿到新点的机器上安装起来要快一些。还有一些光驱不能直接从光驱启动,如果你有软驱,也有可能用光盘安装的方法安装 DeLi Linux 0.8(具体作法参见:光盘安装的开头部分)。

无论你在哪个机器上安装DeLi Linux,上面的安装程序所安装在硬盘上的文件都是一样的。针对不同机器不一样的是下一步,我将在另一篇日记中写的:设置 DeLi Linux。

什么是 DeLi Linux?

这是DeLi Linux 系列日记的第1篇,下一篇为:DeLi Linux 0.8 安装

在这篇日记,我将根据自己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来自德国的国际化轻量级Linux发行版 DeLi Linux 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使命、历史、特点等等。

DeLi Linux 是由德国人 Henry Jensen (网名:haary) 创建和由他主要维护的。关于 DeLi Linux 的基本介绍,在它的中文主页:http://www.delilinux.org/index-cn.html 上已经讲了一些。我在这里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重复一下。

DeLi Linux 的使命:DeLi Linux 是为那些 486到PIII级别的老旧电脑特制的 Linux 发行版。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新电脑的,或者有那些不愿扔掉旧电脑的朋友。而作为其它的商业性操作系统如Windows,它们是不会再为这样的老旧电脑的老旧操作系统提供支持的了。微软的态度就是换掉你的电脑,换掉你的操作系统,使用最新的“Vista”吧。结果呢,软件工业和硬件工业相互追逐,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电脑的能耗越来越大,产生的电子垃圾越来越多。DeLi Linux 需要解决它的第一号bug:#1: 现在的软件不能运行在旧的硬件上,DeLi Linux就是设计来修复这个bug的。这个一号bug的灵感来自于Ubuntu 的一号bug:微软占据新的桌面PC市场的大部分份额。Ubuntu就是设计来修复这个bug的。

DeLi Linux 的历史:从DeLi Linux的版本发布的wiki页面中可以知道,从它的2002年11月2日发布的第一个版本0.1版算起到2008年5月28日发布的0.8版共11个版本,DeLi Linux 公开问世已经7年了!从0.1到0.6版,它是基于Slackware的;Haary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0.7版,完成从零开始重写了整个系统,不再基于Slackware了,并且把基于glibc改为基于uClibc;在2008年5月28日发布的0.8版中,桌面系统不再采用GTK1,而使用了GTK2,统一采用UTF-8编码,这一改动使DeLi Linux 成为一款真正的国际化轻量级Linux发行版。在0.8版中,DeLi Linux 开始采用了Arch Linux 先进的pacman 包管理系统,使得安装和更新软件更加方便。不过,这么多年,应该基本上是由 haary 一个人利用业余时间来维护 DeLi Linux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从他的在wiki上的博客2007/06/14的那篇日记可以看出,haary想开放DeLi Linux的开发维护。但是现在看来,这种开放的开发还有待发展。我猜想,也可能是以前 DeLi Linux 一直是以 haary 个人开发维护为主,所以它的进展是比较慢的,一直到现在为止,DeLi Linux 还是处于测试版本阶段。我想,对于 DeLi Linux 所订立的使命来说,开放式的、更多人参与的社区式开放可能更有利于达成它的这个艰巨的使命。既然 haary 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引导了,我想,以后 DeLi Linux 的开发进度有可能会加快。

DeLi Linux 的特点:以现在最新的 DeLi Linux 0.8 为例。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它的特点就是,国际化的轻量级 Linux 发行版。所谓“国际化”,就是你可以配置它“说”任何你想要的语言。现在 DeLi Linux 采用的是 uClibc 和 GTK2,所以它能很好的支持 UTF-8 编码,在用“delisetup”配置它的语言时,有169种语言选项;在 /usr/share/locale 目录里面,有109种语言;从理论上来说,支持 UTF-8 编码的 GTK2 程序都可以正常使用。采用 zh_CN.UTF-8 编码的中文支持一切正常。从轻量级的角度来看,我认为 DeLi Linux 在国际化的基础上,它已经做到了轻量级的极至,因为它采用了针对嵌入式设备的uClibc,使得编译的程序体积更小和占用更少的内存;然后,它有源自Slackware 的高可配置性,基本上没有默认的服务启动,一切都由你自己控制;它采用了一些轻量级的软件,如:轻量级的Icewm窗口管理器、Sylpheed邮件客户端、Abiword文字处理、Netsurf网页浏览器、vlc视频播放器等等。一个完全安装大概750M,软件包清单见: http://www.delilinux.org/packages.txt ,前面所说的完全安装应该包括了软件清单里的全部软件,不过没有仔细的查看过。当然,也正是由于 DeLi Linux为了速度和体积而牺牲了一些可用性,一些针对glibc编译的闭源软件无法在使用uClibc 的 DeLi 0.8 上运行,如:Opera浏览器,Firefox的flash播放器插件等;检测和设置硬件的自动化程度不够。

虽然,DeLi Linux 问世已经长达7年了,但是,仍然是测试版本,它的发展并未稳定。像现在最新 DeLi Linux 0.8 也还有不少的bug。但是,不管它的发展如何,它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为老旧电脑制作 Linux 操作系统。希望 DeLi Linux 能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DeLi Linux 系列日记写作计划

DeLi Linux 是一款专门为486~PIII老旧电脑制作的国际化轻量级桌面Linux发行版。目的是为一些买不起新电脑的朋友买的二手电脑或者那些不愿扔掉自己手中旧电脑的朋友提供一个 Linux 操作系统。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目标,当然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制作一款这样的发行版的复杂性并不亚于一款通用的发行版,甚至更苛刻,因为,这要考虑一个前提条件,老旧电脑有限的系统资源。

这样的轻量级发行版有一些,不过,或者是比较耗资源,或者是不支持中文(如那个著名的 DSL)。而DeLi的目标是有着Ubuntu那样的伟大胸怀,国际化的轻量级发行版,让说每一种语言的朋友都能享受这个为老旧电脑特制的Linux发行版。

从 DeLi Linux 的上一个版本(DeLi Linux 0.7.2)起,我开始接触这个发行版,并且帮助翻译了中文的wiki页面和首页,并积极参与它的论坛的讨论,暂时是上面的 DeLi Linux 中文论坛的版主。到现在大概有一年了,也算积累了一些这个发行版的使用经验。为了向中文用户推荐这个发行版(当然,我会把文章同步译成英文,也是向所有朋友介绍这个发行版吧),我决定把自己一年来的学习使用DeLi Linux的经验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这应该是一个有益于自己和有益于别人的事。

初步的日记写作计划是这样的(每完成一篇将把它的链接加上):

1、什么是DeLi Linux? 主要是介绍一下DeLi Linux 的历史、功能、特点等概略性的东西;

2、DeLi Linux 0.8 安装,主要是介绍用硬盘安装的方法安装 DeLi Linux 0.8以及光盘和硬盘安装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设置 DeLi Linux,主要是讲怎样设置DeLi Linux 0.8,让它可以上网、可以用上 Xwindows,可以用上鼠标、优盘和声卡等;

4、DeLi Linux 软件安装,讲怎么样安装自己需要的软件,或者用pacman从官方网站安装,或者是把DeLi 0.7.2的软件移植过来,或者是自己从源码编译安装;

5、DeLi Linux 0.8 中文环境配置,主要是讲怎么样在DeLi Linux 0.8下面设置一个舒适的中文环境,如控制台下的:Zhcon + Screen + W3m + Vim 等,X Window 下的Fcitx输入法, Firefox1.5浏览器, Dillo2浏览器及中文字体(如文泉驿)的安装及使用等等;

上面是一个初步的写作计划,其间可能会有变动,如:或者合并,或者再细分。时间上争取一个月内完成吧。

我希望我的日记将会给 Linux 爱好者和使用者,尤其是有老旧电脑的Linux爱好者和使用者带来帮助。

为PII级别的老旧电脑寻找一个轻量级的中文 Linux 发行版

原来我有一台486DX100、24M内存、1M显存、4.3G+1.3G(1.6G的屏蔽了约300M坏道)硬盘的电脑,当时使用的是RedHat Linux 9.0的控制台模式,因为我找不到一个可用的中文版图形界面的Linux发行版。但是,它已经可以为我提供了日常所用的大部分功能:如用zhcon+screen+w3m的中文控制台环境,我可以上网、写博客、听mp3、用gtmess与MSN的朋友聊天等等。所以,Linux让我的 486 老旧电脑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当然,如果你不要求中文环境,在Linux下仍然有可以用的图形界面的轻量级发行版可以使用,如:DSL, DeLi 0.7系列等等。(参见我的为486寻找Linux操作系统的系列日记:http://www.learndiary.com/tag/486 )另外,这台电脑我现在仍然在使用。不过,我现在使用的是Slackware 10.2的中文控制台环境。因为我的硬盘只有1.3G(相对于RedHat,Slackware的定制性要强一些,可以减少一些不需要的程序,启动也要快一些)。

现在,我又有了一台老旧电脑,是赛扬400的CPU,96M内存,共享2M显存(本来是可以共享8M显存的,我在BIOS里设置为2M)。那么,我在选择轻量级的中文Linux上又有什么经历呢。下面是我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供有类似电脑的Linux爱好者参考。

这台电脑已经可以勉强运行最新的轻量级发行版:Arch Linux(archlinux-2008.06)了,甚至可以使用一个功能较全,界面漂亮的Xfce4图形界面了,我在上面运行了最新了的Firefox 3 浏览器,并不是太慢。Arch Linux 是一个“无缝连接”的Linux发行版,只要你安装了它,以后你就只需要一个命令:pacman -Syu 就可以升级整个系统(包括内核)了。它是针对i686优化的,所以不能运行在之前的CPU上。pacman 升级的速度比较快,相对于其它发行版,你可以很快的使用到官方的最新版本(包括内核)。我在用最新的光盘(archlinux-2008.06-core-i686.iso)安装它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碰到什么问题。只是,在用 pacman -Syu 升级整个系统的时候,报告“已经存在某个文件,不能升级”之类的提示,我把报告的那个文件删除就OK了。但是,毕竟,要用这样7、8年前的电脑来运行最新的发行版确实有点勉强,所以,我把 Arch Linux 请出了这台老电脑了。我非常赞赏Arch Linux的包管理方式和它的由社区用户贡献的“Arch User Repository”(Arch 用户仓库)。不过,在初步使用Arch Linux后,我有点小小的怀疑:这么快的软件更新速度,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会如何呢?比如,会不会有人拿它来做服务器系统呢?

我还在这台电脑上试用了一下 Puppy Linux( Puppy 217 NOP中文版),我是用live系统启动后选择完全安装到硬盘上。方法是:在菜单里找到并使用通用安装程序(Puppy universal installer),一路进行到选择具体安装方式那块,选择第二项(NORMAL,而不是COEXIST(参见:http://e-pup.5d6d.com/thread-707-1-1.html)。速度比最新的 Arch Linux 要快,但是可能我的内存太小了(96M),图形界面用起来还是有点卡(如上面的Opera浏览),另外,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我用它上面的软件包管理器从网络上下载需要的软件包,一点鼠标那个软件包管理器就退出去了。Puppy Linux 设计成单用户的root使用模式,虽然我读过 Puppy 官方的说明,即这种方式并不妨碍安全等(参见:http://www.puppylinux.com/faq.htm 中的“Q: Security concerns”),但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呵呵,选择 Linux 也是“跟着感觉走”啊。况且,我的这台老机器还是多用户使用机呢。也没有探索过Puppy在多用户环境下怎么设置。我的看法还是没有改变,puppy Linux 仍是我的系统维护Live操作系统的首选。

在一篇国外的比较轻量级Linux发行版的文章中:Review: Lightweight Linux distributions,作者把一款名为“TinyMe”的发行版排为第一位,听说这在 Linux 社区引起了一些争议。TinyMe 是一款明确提出为老旧电脑开发的发行版。我也在这台老机器上试用了一下 TinyMe 2008.0 版本。也是在硬盘上启动live系统后选择安装到硬盘上。这里要注意,开始安装到硬盘上总不成功,后来在登录时选择一个好像名为“safe-failed”的选项(大概是安全模式吧),然后执行安装到硬盘的命令(忘了 🙁 )就安装到硬盘上了。可能是我的机器内存太少了吧。这是一款基于PCLinuxOS的轻量级发行版,针对i586优化。使用方便的apt包管理,安装软件比较方便。只有200M 的ISO文件。它的界面华丽,安装了中文的locale后,中文支持也比较好。不过我发现用手工把它设置为zh_CN.UTF-8后,界面右下角的时间显示才能显示出中文来。不过,我感觉它在这台机器上的运行速度比起Arch Linux 还要慢一点点。可能是它的界面比较华丽和自动加载的东西要多一点的原因吧。个人以为,这种针对老机器的轻量级发行版,最主要的方向应该是速度,而不是外表。

下面这一款发行版是明确提出针对老旧电脑开发的发行版 DeLi Linux 0.8,我感觉到它在国际化轻量级发行版的努力上已经做到了现实中的极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采用了为嵌入式设备使用的uclibc构建整个系统,而且,基本上没有默认启动的服务,完全由你自己加入需要启动的服务。所以它的使用上可能需要一些linux基础知识。还有,由于它采用了uclibc,所以一些闭源的东西没有办法使用。如:Opera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的flash播放插件等。从我的测试中来看,它的系统资源占用是我这里比较的这几款发行版里最少的。不过,由于它还只是一个Beta版,还有一些bug,所以需要有一定的Linux基础来解决可能碰到的问题。

最后,是我暂定为在这台老机器上采用的Linux发行版,Slackware 10.2。虽然,它有点过时(2005年9月),而且,它的目标也并不是为老旧电脑特地开发的。但是,它的可用性和系统资源占用上达到了一个我认为比较恰当的平衡。这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Linux基础才能较容易的使用。

我上面试的都是一些支持中文的 Linux 发行版,如果不考虑中文支持问题,那个基于GTK1的DSL(Damn Small Linux)也算是可用性和资源占用平衡的优秀作品。发行版排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往往会引起争论。所以,我想说,对于 Linux 发行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还有,有时候,选择发行版就是一个个人喜好的问题。对于有Linux基础的朋友,对PII级别的这类老旧电脑,可以试试Arch Linux、Slackware Linux、DeLi Linux;而对于刚接触Linux的朋友,可能Puppy Linux 和 TinyMe Linux要容易一些;对于有雄心或能力或兴趣的朋友来说,支持一下 DeLi Linux 也可以锻炼你的能力和考验你的意志。虽说,DeLi Linux 的uclibc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限制,但是,谁能保证经过大家的努力,作为为嵌入式设备使用的uclibc永远不能被闭源软件支持呢?

好了,关于PII 级别的Linux发行版选择的文字就此打住。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网络就是一部大计算机

Sun 公司创立时,创立者就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独特理念。在几年以前,作为一般的电脑使用者来说,可能对此还没有什么感觉,可如今,我已经确确实实的感觉到了:网络就是一部大计算机

现在,凡是世界上的IT界大公司,都在传播他们的“云计算”概念(关于云计算,请参见:韩宪平 博客专栏的相关文章),据韩宪平先生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作为一般的计算机用户,也不能准确的理解这些高深的科学术语。这里仅从日常使用电脑的一些应用的原来和现在的对比来看看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游戏:网络游戏已经盛行,原来那种单机的小游戏也移到了网络上,如:原来的超级玛丽、雷电、连连看等等,现在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行了。这种网站很多,一抓一大把,我玩过的一个如:http://www.xiaoyouxi.com/

2、办公软件:如果我们编辑一篇文字,做一个电子表格,原来就非得装上一个办公套件,而现在,作为一般的没有特殊要求的普通应用,一个浏览器就够了,在线文档编辑能满足需要,我用过的如:Google 文件 http://doc.google.com/

3、在线图片编辑:要编辑一个图片不再必须用photoshop之类了,因为有在线图片编辑,满足一般的图片剪裁、缩放、加文字、加框等等,我用过的如:http://www.16ms.com/photo

4、在线记帐:日常需要记点帐,使自己的开支更有计划吗?可以试试网上记帐: http://www.billmap.com/

5、在线输入法:没有安装输入法就不能输入汉字吗?这在以前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现在不了,因为你可以使用在线输入法,如:http://www.inputking.com/,其中有多达十几种输入法供选择;

还有其它一些我们个人不常使用的东西,如韩宪平先生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企业级的程序:
云服务器提供商企业名录
云计算注定是微软命中的克星
云计算作为商务模式
等等。

以上这些也许有些东西并不是严格意义的云计算,但是,它们却让我们真正的感觉到“网络就是计算机”了。我们电脑上的一些东西正在向网络上转移,网络服务的提供商就像自来水厂,像发电厂,我们只要一开阀门,程序就有了。

虽然,这些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和可靠,如安全、稳定和速度等等问题,但现在毕竟已经成为现实。假定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作为对电脑单机的影响,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就是操作系统的无关性:不管你是 Linux 还是 Windows ,只要你接受来自网络这个大计算机的服务就是了。而作为“云计算”的客户端,个人计算机的配置可以做得比较低,计算能力相对较弱的便携式设备也能胜任。对操作系统而言,Windows的易用性和市场的先期占领优势和微软本身的强大;Linux 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可伸缩性、可定制性和优秀的网络性能;还有Mac OS等等,那么,在将来的操作系统竞争中,谁将更胜一筹?我们拭目以待。。。

定制 wordpress 2.6.1 的侧边栏

前几天,使用wordpress 2.6.1搭了一个英文博客,Learning Diary。因为使用动态加载的Widgets之间我不知道怎样加入自己需要的模块,就干脆使用了一些 WordPress 提供的函数来定制侧边栏,参考资料:WordPress标签手册。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1、最新的10篇日记:

<ul>
<?php
$postslist = get_posts('numberposts=10&order=DESC&orderby=date');
foreach ($postslist as $post) :
setup_postdata($post);
?>
<li>
<a href="<?php the_permalink(); ?>" id="post-<?php the_ID(); ?>"><?php the_title(); ?></a>
</li>
<?php endforeach; ?>
</ul>

2、最新的评论:
是使用的Get Recent Comments插件。可在“设置”页面中的“最近评论”页面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在侧边栏里调用代码为:

<ul>
<?php get_recent_comments(); ?>
</ul>

3、Delicious的网摘:
Delicious 的设置页面有一个 "Link Roll" 就是,有一点小技巧,假如你想控制 默认的Delicious书签模块的标题的样式,可以在全局的style.css里侧边栏部分增加一个属性,如下:

#sidebar .delicious-banner a { font: bold 12px Tahoma, Verdana, serif; color: #444; text-shadow: 1px 1px 1px #fff; }

4、分类:

<ul>
<?php wp_list_categories('orderby=name&show_count=0&title_li='); ?>
</ul>

5、最流行的标签:

<ul>
<?php wp_tag_cloud('smallest=8&largest=22$number=10$format=list$orderby=count$order=DESC'); ?>
</ul>

6、归档:

<ul>
<?php wp_get_archives('type=monthly'); ?>
</ul>

7、Blogroll

<ul>
<?php wp_list_bookmarks('title_li=&categorize=0'); ?>
</ul>

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在原来动态的Widgets之间加入自己的模块,这样就可以用不着自己在侧边栏里改代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