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怎么不带我一起去呀?

好多天没有带孩子出去玩了,昨天晚上下了雨,今天早上还凉快,于是我骑着自行车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她35斤重了,预防她耍赖不走路,所以骑上自行车)。

果然,走了几分钟,她就赖着不走了。把她抱在自行车后面坐着。

在路上,孩子说:
“爸爸,你和妈妈结婚时候的照片我看见了。”

“哦。”

“爸爸,你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怎么没有带我一起去呀?”

“你那个时候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

“那我在哪里?在家里玩吗?”

“没有,你是爸爸和妈妈结了婚后,妈妈把你生出来的。”

“那我在妈妈的肚子里。”

“你还没有在妈妈的肚子里。”

孩子没有继续问了,要不然我还真答不出来。

我们到达体育馆,在那里玩了一会儿,孩子有点大意,跑得快,在下过雨的地上摔了一下(昨天她在厕所里也摔了一跤)。太阳大了,我们去菜市场买了菜,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孩子遇到了幼儿园的同学,两人高兴的打招呼。

以后要多带孩子出去玩。

4 thoughts on “爸爸,你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怎么不带我一起去呀?”

  1. 这篇日志很象小学生写的流水帐式的日记哦,哈哈

    我的孩子跟你的小孩儿大小差不多(我的要小一岁左右),而且,从你有关孩子的日志来看,大家应该都是农村出来的,遇到的问题和想法也都差不多。

    引用一段资料:
    研究学者在最近几十年中不懈研究是什么成为刺激孩子按照正确方式行动的最大
    动力,又或者说哪些管教方式被证明是有效的,而哪些根本没有用甚至还产生副
    作用。研究人员将这些资讯统称为“证据基础教养学”(evi-dence-
    basedparenting),在总结这些科学养育方法的同时,他们吃惊地发现,千百年
    来被父母惯用并以传统的惯性坚信管用的教养手段其实缺乏积极作用,已经被科
    学实验证实是失败的。主管耶鲁大学教养中心以及儿童行为诊所的心理学家阿兰
    ·凯兹丁(AlanKazdin)说:“尽管所有心理学家一致认同试图通过高声吼叫改
    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全然是徒劳,但是一着急就吼叫好像已经成为父母们的直
    觉。”除了失败的吼叫外还有很多其他例子:

      ●对不当行为大声怒吼或者唠叨,对于劝阻孩子都无效,孩子对这两种责备
    方式都会自动屏蔽。

      ●父母的赞美永远不会宠坏自己的孩子,事实上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宠爱
    是父母能有效影响孩子行为的唯一手段,但是很多父母浪费了赞美孩子的多种手
    段,他们只会说“你真聪明”、“好样的”、“做得好”等,某些父母甚至直接
    省略了赞美。

      ●肢体惩罚等严厉的惩罚手段虽然能阻止孩子的坏行为,但只是暂时性的,
    惩罚手段只有在程度极轻的时候才奏效,强化并鼓励好的行为比惩罚坏的行为作
    用和效果好得多。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