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轉換配置 ====== 因爲 Mobilemate 是基于配置文件工作的,這個任務將基于你的選擇生成一個配置文件。然後,你隨時可以使用這個配置文件轉換你的視頻文件。 1), 視頻格式: 3gp, 3g2, mp4, flv, webm, mkv。也叫作“容器格式”。基本上 "3gp" 和 "3g2" 主要用在手機上;"flv" 和 "webm" 主要用于互聯網;"mp4" 和 "mkv" 用于各種通用場所。尤其是 "mkv"(Matroska) 容器事實上可以包含任意音視頻流格式,所以選擇它的音視頻流格式是最自由的。默認視頻格式(容器格式)是 "mp4"。關于視頻格式更多詳情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container_formats|Comparison of container formats]]。 因爲 "mkv" 格式事實上能包含任意格式的音視頻流,所以我們在這步選擇 "mkv",然後點擊“確定(O)”到下一步。 2), 視頻編碼: h263, mpeg4, h264, xvid, vp8。使用 "h264" 編碼在相同尺寸時可以獲得比 "mpeg4" 更好的質量,不過需要更長的轉換時間。默認編碼是 "mpeg4"。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video_codecs|Comparison of video codecs]]。我們保持默認的 "mpeg4" 編碼點擊“確定(O)”繼續。 3), 視頻碼率: 192k~2048k。基本上,其它條件一樣的情況下,高些的碼率得到好些的質量和大些的尺寸。參見:[[http://www.ezs3.com/public/What_bitrate_should_I_use_when_encoding_my_video_How_do_I_optimize_my_video_for_the_web.cfm|What bitrate should I use when encoding my video? How do I optimize my video for the web?]]。 4), 輸出幀率: 10~30。大些的幀率得到更平滑的影像但是需要更大的文件尺寸。 5), 視頻分辨率: "176x144" 和 "352x288" 主要用于 "3gp" 或 "3g2" 格式;"320x240" 和 "640x480" 基本上針對 "4:3" 屏幕,"640x360" 和 "854x480" 用于 "16:9" 寬屏。 6), 視頻顯示外觀比例: 常簡稱 "DAR"。"與視頻橫向與縱向分辨率比值相同",比如,在上一步驟我們設置“視頻分辨率”爲 "320x240",那麽 "DAR" 是 "320:240",即 "4:3"。另一方面,"DAR" 可以不同于”視頻分辨率寬高比“,例如,我們可以是 "320x240" 的分辨率但是 DAR 是 "16:9",不過,這需要你的播放器支持,或者爲播放器手動指定 "DAR"。關于 "DAR" 詳情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play_aspect_ratio|Display aspect ratio]], 更多材料參見:[[http://www.transcoding.org/transcode?Aspect_Ratio|Aspect Ratio]],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pect_ratio_%28image%29|Aspect ratio (image)]],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xel_aspect_ratio|Pixel aspect ratio]]。 7), 寬視頻裁剪方式: 主要用于寬視頻。例如,轉換 "DAR" 是 "16:9" 到 "DAR" 爲 "4:3"。有3種風格供選擇。"保持寬度並填充高度" 是保留全部寬度並在頂和底部填充黑塊。與之相對,"保持高度並裁剪寬度" 保留全部高度裁剪圖片的左右部分。"部分裁剪寬度並部分填充高度" 是前二者的折衷。所有這3種方式將保持內容的形狀,不會讓一個圓變成一個雞蛋。默認選項是"保持高度並裁剪寬度"。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Letterboxing_%28filming%29|Letterboxing (filming)]]。 8), 音頻編碼: aac, mp3, mp2, amrnb, vorbis, ac3, flac。"amrnb" 可用于低質量手機視頻,"aac" 可用于普通質量的手機視頻和其它。關于這些音頻編碼的更多細節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parison_of_audio_codecs|Comparison of audio formats]]。 9), 聲道: 1 或 2,即 "單聲道" 或 "立體聲"。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reophonic_sound|Stereophonic sound]],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rround_sound|Surround sound]]。 10), 音頻采樣率: 8000~48000。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Audio_sampling_rate|Sampling rate]]。 11), 音頻碼率: 10.2k~384k。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Bitrate#Multimedia|Bitrate in Multimedia]]。 12), 音量級別: 原始音量, 增加 2分貝~20分貝。默認是 "原始音量"。參見:[[http://en.wikipedia.org/wiki/Decibel|Decibel(dB)]],例如,"增加 20分貝" 表示聲波振幅是原來的 10 倍。“分貝”的一個簡短解釋如下(複制于: [[http://forum.allaboutcircuits.com/showthread.php?t=51513|Converting Gain to dB]]): +3db is 1.414 times and -3dB is 0.707 times. +6db is double and -6dB is half. +10dB is 3.16 times and -10dB is 0.316 times. +20dB is 10.0 times and -20dB is 0.1 times. Then it is easy to use simple arithmatic to find higher values like +70dB is (10 x 10 x 10 x 3.16)= 3160 times. 13), 視頻分割: 全長, 1 分鍾~60 分鍾。默認是 "全長",即不分割。 當完成全部選擇,需要確認選項,點擊“是(Y)”繼續,“否(N)”返回重選所有選項。我們點擊“是(Y)”。 然後回答是否需要把你的選項寫入自定義配置文件,我們點擊“是(Y)”。 輸入自定義配置文件名稱: 我們輸入 "myv2vtest.conf",點擊“確定(O)”,選項將寫入文件:"/路徑/你的擴展目錄(tce)/conf/myv2vtest.conf",比如,"/mnt/sda1/tce/conf/myv2vtest.conf"。 回答是否把選項另存爲默認配置文件。我們選擇“否(N)”。 回答現在是否按當前配置進行音視頻轉換,我們選擇“否(N)”結束"視頻轉換配置"任務。